周末,在湖北大学一间宽敞明亮的大教室里,200多名学生正聚精会神地聆听着张国光教授讲授的《唐宋诗词鉴赏》。奇怪的是,这200多学生中只有10余名是湖大的“嫡系子弟”,大部分来自武汉冶金科技大学、武汉市交通科技大学等学校的全日制在校生,为什么他们双休日也不休息,而风尘仆仆的赶到外校听课呢?
湖北大学文秘专业的桂华杰同学选修了武汉市交通科技大学的计算机专业。他每周六、日早上六点多钟就起床,赶往十里外的学校去上课,一年多来从未间断,像桂华杰同学这样一批为数不少的便是武汉众多大学校园里新近出现的“跨校选修一族”。他们在备感辛苦之余更充满着自信与自豪。当前社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用人单位对人才要求也更苛刻,他们看重的是那些“通才式”、“复合型”的大学毕业生。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明确提出自己需要的是“多面手”,而不再是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专业书”的“专业人才”。死守专业,只会视野狭窄,知识面有限,难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层面的需求。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为了更充实自己,同时也为了加重自己毕业求职时的“硬件”筹码,纷纷加入跨校选修族。另外一些所谓“冷门”专业的学生为将来找到满意的“婆家”便主动与社会需要接轨,通过跨校选修来为自己“充电”,以提高身价,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对于学校而言,不同的大学,在学科重点、教学风格及专业优势上不尽相同。理工科院校偏重于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相对不足,而综合类、师范类院校则偏重于人文性质的多。为了实行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更大范围地利用师资力量,武大、华工、湖大、交大等高校在武汉地区率先实行联合办校,鼓励学生跨校选课,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具有真才实学的新一代大学生。学生的成绩在各高校中得到承认。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联合办校已成为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有利于突出各校的学科优势,为学生提供更优越的学习环境,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让学生跨校选课,到外校学习本校学不到的知识,也无疑是高校联合办校的重要措施之一。
跨校选修,不仅在武汉地区高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在上海、北京等地区高校中也开始实行,日益成为大学生们追逐的“新宠”。